核心阅读
有些工科高校缺乏跟产业、社会的沟通互动,不去倾听企业的声音,不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,一厢情愿地为它们提供“人才产品”,这样的教育必然难以满足需求。
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
我国产业正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、创新型和高附加值服务型产业升级的紧迫形势,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。而不少中外企业却反映,近年来的工科毕业生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,缺乏团队工作经验,沟通能力较差,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。归根到底,这样的现状和目前工科教育产学脱节有关。
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,大学工科课程体系设计往往片面强调学科导向,学科之间缺乏关联和交叉、融合。内容上偏重专业知识教育,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;教学方法上通行以教师为中心、课堂讲授为主,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,给学生留下的自主学习、实践、发展空间太小。课程间的关联很小,教师多只追求自己课程的知识系统性、完备性,却不知如何服从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,不了解职场的需求。
工科教育的产学脱节也导致了人才培养不理想。有的工科高校“关门办学”,缺乏跟产业、社会的沟通互动,不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,却要一厢情愿地为它们提供“人才产品”,这样的工科教育必然难以满足产业需求。工科的诸多教学指导委员会,成员几乎清一色是教授,没有产业界代表;大多数教师也是从校门到校门,虽有高学历和研究经历,但缺乏工程背景和产业经验,难以和产业界沟通。
此外,“通识教育”理念弱化了专业内容和工程实践,造成了人才培养对产业实践和工程训练的忽视,使得学生只能“通识地”了解一些表面理论,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,更不会应用。
现在的产业界要求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又要有其他方面的复合素质和能力。这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理念、机制和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。
目前,将产业界所需的能力、素质、知识、技能明确具体地规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,实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无缝连接,显得愈发重要。工科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综合性研究项目为载体,同时能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,具备难易适中的复合性。教师队伍中不但要有具备丰富的项目选题和研究经验的学术导师,还要有来自一线产业的专家。由专任教师和产业兼职教师合作完成人才培养。唯有各个方面协调合作,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科人才。(张烁、董雅婷根据查建中在2011城市可持续论坛上的演讲整理)
版权所有 ©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| 114招生网 - 招生网,2021年高考, 报考指南,培训机构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:100029
电话:010-80788512 传真:010-80788512
ICP备案号: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:中国网库[
46.875]